收起导航
高校人才网2022上半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系列活动

复旦类脑期待卓越的你!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1-11-30

一、论坛邀请函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分论坛由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承办。本论坛旨在为交叉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分论坛学术研讨会和人才洽谈会等形式,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校"卓越2025"人才引进计划和"超级博士后"计划的实施汇聚全球英才。

现诚挚邀请数学、计算机、神经科学、信息等领域以及计算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等脑与类脑交叉方向的青年科学家参加本论坛!本次论坛将定于202217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

二、论坛分为以下五个前沿方向

生物脑信息处理机制

基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基础,采用蛋白、突触、神经投射、系统等多层次及分子、神经网络、行为范式等多尺度技术组合,建立和发展基于生物学基础的脑信息处理与认知原理解析理论体系。

计算神经模型与类脑智能

基于脑图谱数据建立跨尺度脑网络计算模型,开展全脑尺度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多种神经环路和认知功能,解析疾病的发病机制,启发类脑智能学习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发展。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

针对多组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建立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开发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发展健康风险预测、智能诊疗及干预、预后评估以及智能神经调控等理论与技术。

脑影像技术与转化医学

基于高场人体和动物磁共振系统,针对重大临床问题,研发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重建技术以及硬件;提升结构、功能、代谢等多尺度磁共振测量精度;并结合脑磁、脑电、近红外等,形成多模态脑测量体系。

智能技术与应用

基于智能科学的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开展脑疾病个性化医疗转化研究;研发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理论以及新一代无人系统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三、论坛参会须知

时间:2022年,17

Time7 JAN2022

举办方式:线上/线下结合

Holding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承办单位: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四、申请条件

青年人才

1、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具有博士学位

3、在数学、计算机、神经科学、信息等领域以及计算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等脑与类脑交叉方向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

博士后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Faculties

1.Age below 40

2.Hold PhD degree

3.Hav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r great potentials in specific research area

Postdoctoral Proposals

1.Age is preferred under 35 years old

2.Ph.D. candidate or certificated Ph.D. degree within 3 years generally

五、申请方式

请于20211224日前发送最新简历至邮箱:

dan_wang@fudan.edu.cn,研究院进行资格审核后,于20211231前发送邀请函

Please send your CV to

dan_wang@fudan.edu.cn

before 24 DEC., 2021

Qualified applicants will receive official invitation letter via E-mail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um before 31 DEC., 2021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86-021-65648171

联系邮箱:dan_wang@fudan.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学位+毕业学校+所学专业+高校人才网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Miss Wang: +86-21-65648171

Email: dan_wang@fudan.edu.cn

七、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复旦大学成立的第一家新型实体运行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脑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机构。2008年,学校成立首个国际化数理交叉平台——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中心创始人为冯建峰教授。20156月,基于脑和类脑前沿研判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战略布局,复旦大学以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为基础,整合校内相关研究力量,成立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研究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以复旦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集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脑疾病智能诊疗、智能技术与应用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设认知神经科学中心、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张江国际脑库、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等多个脑与类脑体系化研究和实验平台,努力建设成为脑与类脑领域国际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

国际化跨学科人才团队

研究院师资力量雄厚,跨学科特色明显,国际化氛围浓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20余名,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包括外国院士等顶尖大师8名、国家、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0余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研究人员20余名,全职外籍研究人员14名,博士后人员20余名。同时,研究院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的科研助理、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类科研辅助人员40多名。2018年以来,我院有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2%神经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以及洪堡研究奖等荣誉。

全链条体系化研究单元

研究院下设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类脑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等多个中心。建有"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3个省部级平台,正在筹建"计算生物学与类脑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球顶尖仪器设备平台

研究院拥有脑与类脑前沿研究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2亿。其中,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脑成像平台之一,配备5台涵盖从小动物到人体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多台近红外光、脑电、脑磁图等实时脑功能监测系统,以及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超声脑刺激等脑调控系统。认知神经科学平台拥有光学脑成像设备及认知行为解析设备,包括HyperScope双光子序列断层成像平台、双光子钙成像平台等设施。同时,研究院在建高性能计算平台,包括大规模异构计算单元,200Gb高速网络系统和大容量并行分布式文件系统和600GPU计算单元,整个系统将构建10PB以上大规模存储,可满足类脑应用对数据存储和分析的需要。

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任务

研究院牵头上海市脑与类脑八亿级科技重大专项,正在承接国家和上海市脑与类脑领域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战略研究和任务组织。建院以来,研究院累计承担参与纵向科研任务60余项,立项经费近10亿;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立项经费近1亿元。2015年以来,研究院团队在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JAMA PsychiatryAmerican J Psychiatry, IEEE TPAMI, PNASBrainMolecular Psychiatry等顶级科研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全球前沿研究合作伙伴网络

研究院不断提升国际合作能级,依托顶尖人才精准链接领域一流机构和团队,建立"以我为主"的脑与类脑全球合作网络。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共建"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推动临床神经科学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深度合作;与剑桥大学聚焦认知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共同筹建"上海-剑桥脑健康研究院";与悉尼大学联合成立脑与智能科学联盟(BISA);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建"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等,不断提升研究院的全球学术影响力。

智能领域产学研重大示范应用

围绕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重大社会经济民生领域,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和二十多家重点医院合作,推动了一批产学研项目的落地。2020年,与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 "AI大数据""AI自动驾驶",致力于实现中国首个纯视觉L4级自动驾驶车队产业化落地。

跨学科一流人才培养

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多学科教育资源,开展交叉学科育人,构建国际化的"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方向硕博研究生贯通培养体系。2017年至今已招收185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132名,含学历博士、直博生、硕博连读。

未来,研究院将以先期纳入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三大前沿方向、承建国家级平台和牵头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为契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速重大平台建设,加强交叉学科会聚,持续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努力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同时深度合作链接智能医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重大产业应用领域需求,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支撑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

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我院!

八、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确立了27"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4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946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8人,国家各类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01人次。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40位,复旦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3位。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复旦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数19个,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名(并列),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1‰。在QS世界学科排名中,复旦有29个学科位列世界前100,总量在国内排名第三;五大学科门类均位居全球前100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二所高校跻身此列。U.S.News世界学科排名中,有4个学科跻身世界前50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科排名中,1个学科大类跻身世界前50。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获评A+,参评的学科中60%以上获评A类学科。此外有14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1个;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落户复旦。

近年来,复旦大学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所大学和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师生每年出国约8000人次,每年接受海外来访人员约5000人次,每年举办国际会议约100场。

 

 

查看次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Top